欢迎访问2025中国(上海)国际电缆工业展览会!   账号:    密码:  
您是第54214位访问者!     English | 设为首页
2025年12月
17
倒计时:

Slide background
展会信息
联系方式

◆ 》》》组委会联系方式: 
邮 编:201908
电 话:157 2131 7652 (微信同号)
QQ:1579064753 (添加时请说参加上海电缆展)
E-mail:1579064753@qq.com
展会网址:www.szdlz.net
联系人:许 洋

 

新闻中心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越来越忙的人形机器人赛道,谁在布局线缆?
 
 

扭秧歌、跑半马、踢足球……今年的人形机器人,忙个不停。湖北设立10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4S中心”在上海正式开放,最近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曙光渐现。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也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根据报告,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快速过渡。

以江苏省为例,魔法原子、乐聚推出的自研人形机器人,天创创新推出的全球首款防爆人形机器人,以及微亿智造自研的灵活适应环境及任务变化的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已走上工业产线。越来越多的企业率先将实验室想象落地为工业流水线上的生产力革命。

比如,乐聚机器人“夸父”去年10月进入亨通线缆公司的车间,负责线束加工的扫码称重工序,经过7个多月培训,跑通全套工作流程的用时从2分钟缩减到30秒……

当人形机器人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实际场景,当制造成本逐步下探、行业生态逐步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而线缆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扮演着“运动神经与能量血管”的核心角色,直接决定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功能上限及可靠性,其技术门槛与价值占比远超传统设备。

人形机器人每秒需处理上千个运动指令,每个关节需承受数十公斤负载下的百万次弯折,这对线缆的耐弯折性、抗干扰性、散热性、环境适应性及轻量化等性能提出严苛要求,还对护套材料有耐磨、抗水解和皂化等特定性能提出要求。

国内知名线缆企业中,多家已表示入局人形机器人线缆领域,并正在与人形机器人主机厂商对接,推动技术落地。

76日,深圳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组装测试运维基地项目成功落地自贡,签约成功。作为掌握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的领军企业,该公司多年来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持续领跑。

远东股份此前表示,相关线缆已在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上实现批量应用。据了解,远东股份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线缆包含手指、关节和本体用电线及线束,数据采集用信号传输线缆及线束,视频信号高速传输线缆及线束。这些线缆通过采用高强度和高柔韧性导体,并包覆高强度和抗疲劳的绝缘和护套材料,具备优异的抗弯折和扭转性能。

去年以来,线缆企业在人形机器人产业方面布局的步伐不断加快。沪光股份在内部成立机器人线束专项研发团队一年多来,今年5月,该公司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人形机器人项目首套样线已成功落地,并与部分客户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部分产品已实现试装。去年8月设立的江苏芯联智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作为鑫宏业的全资子公司,将在人形机器人用信号线缆的研发方面有所动作。

万马股份早在2016年就建立了“工业智能装备线缆事业部”专攻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领域,对机器人电缆等特种智能装备线缆的“卡脖子”技术进行持续攻关,进行进口替代工作。2024年,万马股份凭借主导产品——“工业机器人本体柔性动态应用线缆”,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此外,万马机器人智连CCa系统已应用于工业机器人以及具身智能设备等领域。

万马股份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人形机器人在扭转、弯折、旋转等运动方式上与工业机器人相似,故公司工业机器人线产品在技术上与人形机器人用线缆有一定的通用性,公司已经在做客户需求响应以及产品的定制化开发。万马股份还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相关线缆产品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例较小。

如今,随着人形机器人从家庭服务、医疗护理、制造业到工业救援、养老服务等场景的拓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规模应用、规范发展、真实可触、可测可用指日可待。配套线缆则需要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以适应更多复杂环境。

可以看到,线缆行业头部企业的技术研制与产业化进程如火如荼,远东股份、沪光股份等公司都表示,正在市场上对接机器人行业内具有先进技术或者优势技术的企业,以进一步提供相关解决方案。据鑫宏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工业机器人主要做的是运动控制,而人形机器人需要在技术路径上做叠加,尤其需要在小型化、轻量化、多关节扭转寿命及复杂场景下应用等方向进一步延伸。

不过,在人形机器人成为市场的热点之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些冷思考。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发展过程中,最大痛点是大众认知错位。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尚未收敛,在产线上01的跨越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数据支持。



2025中国(上海)国际电缆工业展览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